【模范党员】孙绍伟:师德润桃李 丹心育英才

时间:2021-03-23 点击数:

本网讯   【教师简介】孙绍伟,女,2002年本科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,后到江西理工大学任教,2006年-2008年就读于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,获硕士学位,主要研究方向是刑法学、犯罪学、法制史等,发表论文十余篇,2019年获江西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,被评为2019年度课程教学“十佳百优”教师、2019-2020年度师德师风先进个人。

追求理想  执着前行

“如果说选择法学专业是一种偶然,那么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却是我努力为之的目标。”当问及与法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结缘之路时,孙老师说,由于父亲是一名教师,自己从小就深受教师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,教师这一职业在心中被赋予了一层平凡而又伟大的光环,“走上三尺讲台执教”的理想种子便也悄然萌芽。于是,大学一毕业,孙老师便抓住机会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,她的执教生涯也便由此开启。

教学的过程是快乐的,但其中亦不乏艰辛与困难,孙老师坦言:“在刚参加工作,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,有几位同学的学习一直不在状态,当时觉得很头疼,甚至觉得自己有一些失败。”即便如此,孙老师也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学生,不断关注着这些落后学生的状态,并时常与这些学生进行谈话与交流。“直到一名学生毕业多年后,对我说他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对他说的话,那时我才切身体会到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。”

执教数载,对于孙老师来说,教书育人这一职责,早已从最初的理想,逐渐变成一种信念的坚守,更成为她一直前行的目标。她说,她将以教育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,并将在不断克服困难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,做好学生的引路人。

严谨授课  悉心传道

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谈到刑法,大多数人的印象或许是严肃和枯燥的,但在孙老师的课堂上,她却总能用生动典型的案例、幽默诙谐的语言将繁杂的理论知识通俗地讲解出来,并且还能引发学生们更深层的思考,使学生们跳出课本,领悟法律的真谛,真正做到了解惑与传道的统一。

在孙老师的心中,法学作为人文社会学科有着独特的魅力。她格外强调,法学专业光学书本的知识是肤浅的,因此法学教育应更侧重于启发性、创造性思维的碰撞、塑造和表现,侧重于学习、研究、表达能力的培养。因此,在授课过程中,她十分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,课堂上,她经常设置讨论问题的环节,还会鼓励没有发言过的同学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,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考问题的能力;课后,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,她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进行解答,每到下课时间,向她请教问题的学生总是络绎不绝。

同时,为了能够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,她还积极通过微信等方式增强与学生的课后联系,以便及时解决学生们的疑难。这种方式虽然会使工作任务增多,但孙老师却乐此不疲。“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,老师与学生都是主体,课上课下尽量与学生互动,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,如果跟学生讨论问题时互相有思维的碰撞和启迪,就会觉得非常开心。”她如此感慨道。

春风化雨  桃李成蹊

“作为教师,最重要的是职业责任感。我们既要做好专业知识的引导,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摆渡人,向学生们示以美好,授以希望,让他们能够收获芬芳。”这是孙老师杏坛执教多年坚持的教育理念,这样的理念有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无数学子。

“老师经常向我们强调,‘法律人’的本质也是‘人’,要先做好‘人’,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‘法律人’。”法学192班的邬自苹回忆起孙老师上课时的情景时说,“在讲到刑法的谦抑性时,她让我们关注法律条文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和理念,并强调司法不是冷冰冰的,要看到人情的温度与温暖。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”

“我是孙老师众多学生的普通一员,但孙老师给予我的影响却十分深远。即使是在课程结束之后,老师也经常通过微信群与我们分享最新的法律动态,将法律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生活。”法学182班的严玉琴说。

源头不断水流清。谈及去年被学校评为“十佳百优”教师以及“师德师风先进个人”两项荣誉时,孙老师也只是谦虚地笑了笑。“荣誉是对过去的评价,也是对未来的鞭策。” 她坚持认为,老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,并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与学生们共同进步,坚守与维护法律人的信仰,共同见证学院法学专业的发展与进步。

勤勉砥砺治学,坚守教育初心。孙绍伟老师怀揣对教师职业的深深热爱,秉承一名法律人的信仰与情怀,用知识丰盈学子的内心,用言行塑造青春的人格,在静心教书、潜心育人之路上快乐前行,收获芬芳!(文/罗沁哲   图/孙绍伟   编辑/李祖儿)


 

Copyright©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. 教育信息技术中心